多國樓市在疫情期間因供應不足而使樓價大幅上漲,隨著樓價增幅高於薪金增幅,以及各國進入加息週期,種種因素都令置業變得更困難,從而影響整體樓市,眾多潛在買家不得不轉買為租,連帶租金水平亦節節上升。英國首相近日敦促官員恢復七年前公布的計劃,將購買權(Right to buy)擴展到全英國住房協會(私人非謀利組織)旗下200萬名租戶。
相關閱讀:
購買權產自1980年代,由時任首相戴卓爾夫人提出。計劃允許公營房屋租戶以折扣價購買現居的公營房屋。以現時政策只要申請者所居房屋是其唯一居所,兼且曾在公營部門(市議會、房屋協會或是國民保健署NHS trust)旗下單位住滿三年就可以申請將現居單位買下。
而新計劃將購買權擴展至私人非謀利組織所提供的房屋單位,如各地房屋協會,與現時最大分別在於不再限於公營房屋租戶。據統計,英國自1980年推出購買權以來,已售出近200萬套市政房屋(Council home),而預估現時有200萬名住房協會租戶被納入新計劃。但早前有研究機構批評現時購買權已淪為炒賣工具,無法真正幫助低收入人士實現居住人權。
有關英國購買權可參閱:英國公屋炒賣利潤可觀,房屋學會評為政策「戰略失敗」
亦有報導指出擴展購買權最終只會使社會上廉租屋的供應大減。報導指自1980年以來,已出售近200萬套市政房屋,但同期僅建造了120萬套新住房,大幅度減少了可供出租的廉租屋數量,最終將使輪侯冊變厚,申請者等待時間變長。而購買權的擴展勢必吸引更多合資格申請者買下自住單位並在自由市場出售,進一步減少社會上的廉租屋供應,從而型成另一種住房危機。一旦經濟轉差,低收入人士無法從中獲得任何保障。
而遠在美國,亦面臨同樣住宅供應不足問題。然而,現時美國正出現私人企業進軍樓市,一眾知名企業如迪士尼、Amazon皆計劃興建可負擔房屋。在5月初,Amazon宣佈斥資5500萬美元將於華盛頓DC周邊地區Tysons興建兩棟住宅建築,將提供516套經濟適用房(affordable housing),供給社區內中低收入家庭。而早前迪士尼及環球影城亦公布將於佛羅里達州斥資興建經濟適用房,以解當地的房屋問題。
可參閱:迪士尼及環球影城進軍地產? 計劃起樓幫補美國Florida住房緊缺
房屋問題素來被認為是社會關注重點,過於高企的樓價不利於長遠發展,影響整體房屋負擔能力,一旦經濟環境轉差,薪金收入追不上樓價,將引至新建房屋無人問津局面。而自疫情以來,各國樓價皆大幅度上漲,多國樓價增幅均遠高於薪金升幅,整體房屋負擔能力轉差,未來易引起社會問題,各國政府皆增建經濟適用房,以迎戰未來可能伴隨高樓價而致的房屋危機。
新聞來源:
Financial Times:Boris Johnson seeks to revive ‘Right to Buy’ plans for housing association tenants
Financial Times:What’s causing the global rental squeeze?
The New Statesman:How Right to Buy fuelled the housing crisis
The Washington Post:Amazon’s $55 million speeds up affordable housing project in Ty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