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環球各大經濟體的各項指標轉差,對世界經濟帶來比預期中更長遠、更巨大的衝擊。金融時報更直指:無論一周前對經濟有任何看法,現在都應該比之前更加擔心。最近一個又一個的指標結果都顯示出現時經濟正轉向衰退。德國3月份的新製造業訂單下降了4.7%,歐洲幾個經濟體的第一季經濟增長數據指標都顯示停滯或徹底收縮。英國央行正在「摸著石頭過河」(Central banks must play economic manoeuvres in the dark)
目前通貨膨脹已經持續一段時間,普遍被經濟學家視為是疫情後經濟體逐漸失控的跡象。去年底(2021),許多大經濟體的實際家庭收入急劇下降。但在烏克蘭戰爭和中國最近應對疫情而封鎖之後,美國最新的消費者價格通脹率為 8.5%、英國為 6.2%、歐元區估計為 7.5%。而美國經濟在第一季度也出現萎縮。英格蘭銀行預測今年將出現收縮。
因此,英國中央銀行面臨著一系列的可怕情況。正常而言,央行會在經濟疲軟時降息,向市場注入更多流動性資金,刺激經濟。 在經濟強勁時加息,減少貨幣供應,降低通脹,防止經濟過熱。但現時因為利率仍處於低位,並仍持續刺激英國的經濟活動,所以央行需要採取更緊縮的貨幣政策,避免通漲上升到早前預期的兩位數,但在加息的同時,英國央行亦必須採取相關行動避免英國經濟步入萎縮。
在上週,美聯儲及英國央行都提高了利率,同時暗示將採取更多措施。在英國,央行還預測家庭收入將嚴重下降以及經濟將收縮。在疲軟的經濟中加息儘管艱難但英國央行不得不為,以避免通漲持續上升。
金融時報評為艱難但正確的一步,並且再次警告現時處於極其複雜時期:每週都會引發新的衝擊或揭示我們看到的問題比我們想像的要大。上週市場因美聯儲的聲明而前後波動,因為市場上的參與者試圖弄清楚如何衡量這些信息漩渦並且試圖在股市中定位自己。
現時情況還不明朗,各種危機造成驚人的不確定性。像是中國如何應對進一步的疫情、還不知道對俄羅斯的製裁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其他經濟體、還不知道中斷來自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糧食供應對世界上最貧窮國家有什麼影響。
金融時報認為央行需要靈活,但投資者亦不應在充滿未知的情況下過份信賴央行發放的訊號。因為央行現時並不是按原定樂譜奏樂,而是靠臨場反應。(they cannot stick rigidly to their sheet music. All that anyone can do is play it by ear.)
新聞來源:
Financial Times:Central banks must play economic manoeuvres in the d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