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簡介:
一、外國人能買嗎?法律限制與物業種類
可購物業類型:你能合法擁有什麼?
-
Hak Pakai(使用權):最常見的外國人持有形式,適用於住宅用途。可購物業需為已建成物業(如別墅、公寓),而非空地。
-
分層公寓(Strata Title):如開發商已將土地登記為 Hak Pakai,並取得合法建築與使用許可,外國人可直接購買該單位。
-
租賃權(Hak Sewa):並非擁有,而是以合約形式承租,一般為 25–30 年,可續期,但無土地權益。
最長持有期限:Hak Pakai 可長達 80 年
-
初始授權期限:30 年
-
第一次延展:可延長 20 年
-
第二次延展:可再續 30 年
-
延期需申請批准,且須符合當地土地使用規劃規定
法律條件:不是人人都能買
-
持有有效的 印尼長期居留簽證(如:
-
KITAS(有限期居留證)
-
KITAP(永久居留證)
-
Second Home Visa(第二家園居留簽證)
-
二、買樓前要準備什麼?事前規劃與法律設定
你打算怎麼持有物業?兩種常見方式比較
持有方式
|
適用對象
|
可持有產權
|
適用情境
|
---|---|---|---|
外籍個人
|
有合法居留簽證(KITAS/KITAP)
|
Hak Pakai(使用權)
|
自住、長期退休、度假
|
PT PMA 公司
|
由外國人設立的印尼法人
|
HGB(建築使用權)
|
投資出租、別墅經營、開發
|
是否需開設印尼銀行帳戶?
-
較容易進行付款與資金監管
-
後續出租收入與稅務匯款更順利
-
配合當地銀行審查,更方便日後資金匯出(Repatriation)
PPAT 公證人與律師:一個都不能少
-
一位熟悉印尼不動產法的當地律師(協助盡職調查、審查條款)
-
一位 PPAT 公證人(執行買賣契約與產權轉移)
預算設定與房產價值下限
-
登記為住宅用途的物業(Hak Pakai):最低約 IDR 2–5 億(約 USD 130,000–330,000)
-
不同地區、不同建築類型(公寓/別墅)適用門檻可能不同
是否需要當地擔保人或代理人?
-
持有 Hak Pakai 不強制要求擔保人,但部分地區辦理程序時,仍需提供當地聯絡人或居住地址證明。
-
設立 PT PMA 時,需聘請法律顧問與會計師協助公司登記、資金驗證與稅務規劃。
契約語言與法律版本注意事項
-
所有不動產契約與政府登記文件必須為印尼語正式版本
-
若你使用英文版本,僅能作為參考,最終仍以印尼語合約為準
-
建議雙語並列契約,並由律師審核其一致性,以免產生爭議
三、購買流程全解:從看樓到產權登記
Step 1:簽訂意向書(Letter of Intent, LOI)並支付訂金
-
買賣雙方先簽署意向書(LOI),確認基本條款(如價格、交屋日、付款方式)
-
通常同時支付約 5–10% 的訂金,鎖定物業
-
此階段的條款雖具道德約束力,但尚未構成法律上的產權轉移
Step 2:產權查核(Due Diligence)與律師審閱
-
確認賣方是否擁有合法產權證書(如 Hak Pakai 或 HGB)
-
檢查有無抵押登記、法律糾紛或地權重疊
-
核對房產是否有有效建築許可(IMB/PBG)與符合用途區劃
-
驗證所有相關稅費(PBB)是否已繳清
Step 3:簽署正式買賣契約(Akta Jual Beli, AJB)
-
在產權確認無誤後,買賣雙方將於 PPAT 辦公室簽署正式契約(AJB)
-
契約內容包括:房產描述、價格、稅務分配、付款方式、移交期限等
-
必須雙方親簽,並由 PPAT 當場宣讀並完成公證
-
同時安排:
-
賣方繳交 PPh 最終所得稅(2.5% 或 5%,視稅務身份)
-
買方繳交 BPHTB 取得稅(5%)
-
Step 4:產權轉讓登記(BPN 登記)
-
簽署完 AJB 並完成納稅後,PPAT 會向 BPN 提交轉讓申請
-
BPN 將註銷原產權人資料,並核發新的 Hak Pakai(或 HGB)證書
-
通常約需數週時間完成登記
-
此步驟完成後,買方正式取得合法產權
Step 5:取得使用權證書與稅務編號(NOP)
-
BPN 完成產權轉名後,買方會收到正式的地權證書
-
同時,必須向稅務單位申請 NOP(房地產稅號碼),用以繳交年度 PBB 房產稅
-
若有後續出租或營運用途,建議同步處理 NPWP(稅務身份)申請
特別提醒:不接受私下簽約
四、持有期間的成本與義務
每年固定支出:房產稅(PBB)
-
稅率:約為政府評定價值(NJOP)× 0.1%~0.3%
-
住宅用途(如 Hak Pakai):通常為 0.1–0.2%
-
商業用途(如出租或民宿營運):可能高達 0.3–0.5%
-
舉例:若 NJOP 為 IDR 3,000,000,000,稅額可能為 IDR 3–9 百萬(約 200–600 美元)
管理費、物業維護與公共費用
項目
|
範圍與金額估算(參考)
|
---|---|
公寓管理費
|
每月 IDR 10,000–25,000/平方米(含保安、水電公共區、電梯)
|
獨棟別墅維護費
|
自行聘請管理員/園丁/清潔人員,每月約 USD 100–300 起
|
修繕與翻新費用
|
維修屋頂、冷氣、管線等,一年抓 USD 1,000–2,000 為備用預算
|
垃圾處理、水費等地區性費用
|
視地區而定,有些偏鄉需額外付費處理
|
若有出租用途:稅務與身份須合法
你需要辦理以下事項:
無論你是個人名義出租,還是透過 PT PMA 公司經營,皆須辦理
申請 NPWP 可透過當地會計師/代辦處理
一般為 10% 的租金總額,若未登記 NPWP,稅率可能提升至 20%
須每月或每季報稅,避免延誤產生罰款
須取得當地旅宿許可(Pondok Wisata 或 Hotel License)
違規出租會面臨罰款、停業,甚至撤銷簽證或封樓風險
建議搭配的管理策略:
-
若你只購買一套物業,建議與可靠的本地管理公司合作(可委託代租、報稅、維修等)
-
若你以投資為導向,持有多間房產並進行商業營運,建議設立 PT PMA 公司,並聘會計師處理稅務與年度報表
五、購買與出售稅費總覽
買家需負擔的稅費與行政成本
項目
|
費用說明
|
---|---|
BPHTB(土地與建物取得稅)
|
稅率為 5% × NPOP(交易價值)減去免稅門檻(NPOTKP),實務上多數為全額 5%[1]
|
Notaris/PPAT 費用
|
一般為交易金額的 1–2%,視服務範圍與地點而異
|
行政與登記費用
|
包括文件處理、產權轉名、地籍查詢等,一般為小額固定費用(數百萬 IDR)
|
賣家需負擔的稅費與銷售成本
項目
|
費用說明
|
---|---|
Final Income Tax(PPh)
|
稅率為 2.5% × 銷售價格(如為非稅籍居民,可能為 5% 或依稅收協定調整)[2]
|
中介服務費/佣金
|
通常為 3–5%,依據與房仲/代理商的協議
|
其他行政或解約費(若適用)
|
若提前出售或物業有租約/貸款,可能需額外處理費用
|
額外注意事項
-
稅費多以印尼盾(IDR)結算與繳納,不可以外幣支付
-
繳稅憑證(SSP)為產權轉讓登記的必要文件,未繳稅將無法辦理 BPN 登記
-
所有費用與稅項必須經由正規程序處理,切勿接受「現金優惠價」或「雙份合約」等違法安排,避免觸法或未來產權糾紛
六、轉售限制與匯款出境
外國人轉售限制:只能賣給「有資格」的人
-
Hak Pakai(使用權) 物業只能轉售給:
-
有資格持有 Hak Pakai 的外籍人士(如持 KITAS/KITAP/Second Home Visa)
-
或印尼本地公民
-
-
PT PMA 名下的 HGB(建築使用權):
-
可轉售予其他印尼法人/PT PMA 或符合資格的投資者
-
須透過合法過戶流程與稅務清算
-
-
Leasehold(租賃權)物業:
-
僅能轉讓剩餘年期的使用權(視原租約條文而定)
-
匯出資金流程:合規為先,文件為重
必備文件
|
說明
|
---|---|
Akta Jual Beli(正式買賣契約)
|
經 PPAT 公證並備案
|
土地證書(Hak Pakai 或 HGB)
|
顯示你為合法持有人
|
納稅憑證(PPh、BPHTB、PBB)
|
所有稅項必須已清繳,並附官方繳稅收據
|
NPWP 稅號(若有)
|
增強稅務可信度,有助簡化銀行審核
|
銀行表格與資金來源證明
|
當地銀行要求解釋資金來源與用途,防止洗錢
|
護照與居留證明(如 KITAS)
|
驗證身份,部分銀行要求護照翻譯或驗證件
|
換匯規定與匯率風險:印尼盾為主體貨幣
-
所有房產交易必須以印尼盾(IDR)進行結算,不得以美元、歐元等外幣標示或支付
-
資金匯出時,必須先在授權外匯銀行完成換匯流程,並符合 AML(反洗錢)與稅務規定
-
匯率波動會直接影響最終匯出金額,建議與銀行事先溝通、必要時使用即期或遠期避險機制
建議持有年限與轉售節奏
-
實務上,印尼房產適合中長期持有:5–10 年 為常見規劃周期
-
理由包括:
-
前期稅費與買入成本較高,需時間攤平
-
資本增值較為穩定,5 年後轉售才能對沖交易成本
-
政策波動或外籍擁有條件變動,長期持有更具靈活性
-
七、十大常見問題(FAQ)
Q1:外國人可以買土地嗎?
Q2:我沒有居留簽證,能買房嗎?
Q3:買樓需要成立公司嗎?
Q4:可以用他人名義(如印尼朋友)買樓嗎?
Q5:稅費是否都包含在售價內?
Q6:買房可以用美元或台幣付款嗎?
Q7:買樓後可以合法出租嗎?
Q8:物業持有期間有哪些固定成本?
Q9:出售後資金可以匯回香港或海外帳戶嗎?
Q10:買完後能轉名給家人或外國朋友嗎?
結語:買一間房,不只是交易,而是理解一個國家的邏輯
更多內容:
參考資料出處 :Indoned – Navigating Bali’s Property Landscape: Leasehold vs Freehold for Foreign Investors / LinkedIn – Key Features of Bali’s Real Estate Laws for Foreigners / Grow Indonesia – Can Foreigners Sell Property in Bali? / Own Property Abroad – What is Hak Pakai? / Bali Exception – Understanding PT PMA in 2025 / CPT Corporate –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PPAT in Property Transactions in Indonesia / Seven Stones Indonesia – Complete Guide to the Legal Process for Land Purchase in Indonesia / Genie AI – Template: Property Sale Agreement / Exotiq Property – Selling Property in Bali / Putranto Alliance – Land Sales & Purchase Deeds / ILA Global Consulting – Can Foreigners Rent Out Property in Bali? / Villa Bali Sale – Can Foreigners Own Land in Bali? / CCI Indonesia – Types of Expatriate Property Ownership Rights in Indonesia
聲明:本文資訊整理自2023至2025年間印尼不動產法律、官方網站與專業機構發布資料,並經多方英文來源交叉驗證。實際政策或執行細節可能依地方政府、年度預算法或相關簽證條件有所調整,請於操作前諮詢當地公證人、律師或相關單位以確保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