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揭示:新白皮書出台,代表什麼信號?
2025年5月12日,英國內政大臣 Yvette Cooper 代表工黨政府正式發表移民改革白皮書《Restoring Control over the Immigration System》,標誌著英國移民政策邁入另一個關鍵轉折點。這份長達82頁的文件,明確提出要「削減創紀錄的淨移民水平」,並矢言終結對海外勞動力的過度依賴。工黨政府在白皮書中批評保守黨過去的移民制度是「失控的自由市場實驗」,未能回應本地就業與技能培育的根本問題。Yvette Cooper 更直言,當前的制度已令英國的房屋、醫療與教育資源承受沉重壓力。
白皮書以五大原則貫穿改革思維:第一,降低淨移民;第二,將移民制度與本地技能培訓掛鈎;第三,由國會重新掌握制度制定權,強調法治性與公平性;第四,執行力必須貫徹,包括打擊濫用與遞解機制;第五,移民制度應服務社會整合與社區穩定。這五項原則背後透露的,是工黨對「移民品質與社會契合度」的更高要求,而非僅著眼於短期經濟貢獻。
相較之下,保守黨雖在任內取消歐盟自由流動權並實施積分制度,但在實務執行上卻導致2023年淨移民一度突破90萬。工黨正試圖藉由這份白皮書宣示與過去切割,不再僅靠技術移民填補缺口,而是回歸「控量 × 選質」的政策思路。這對所有非英籍身份者,特別是如BNO持有人這類「中長期轉永居」移民路徑,無疑是一場風向轉變的警號。
「白皮書」是什麼?
在英國政治與立法系統中,白皮書(White Paper)是一份由政府發佈的政策意圖文件,用來:說明政策方向與改革目標、展示初步規劃與制度設計、徵求國會、業界與社會各界意見
它不是法律,也不具備法律效力,但通常代表該政策已經進入政府決策流程中的「正式推動階段」,且有高度可能落實為法律或行政規則。你可以把白皮書理解為:「我們打算這樣做,現在請社會準備一下,然後我們會真的來做。」
二、改革全景:從技術工人到家屬語言門檻的全面收緊
工黨政府此次移民改革最大的特徵,就是對「合法移民通道」進行全面重塑,將過往放寬的技術門檻與家庭附屬條件重新拉緊,並試圖建立一個強調「貢獻導向」的入境與居留標準。
首先,技術工人簽證(Skilled Worker)將重設為 RQF Level 6(即大學學位程度)起跳,正式終結2021年以來的RQF Level 3–5(A-level 或文憑級別)彈性安排。根據白皮書技術附錄資料,這項調整將直接排除大量社區、零售、照護與基層技術職位的外籍申請者。初步估算顯示,單是這項門檻調整,便會導致每年約 **17,000 名主申請人與 22,000 名家屬(dependants)**失去申請資格。
其次,原本協助企業「低薪聘才」的移民薪資折扣清單(Immigration Salary List)將全面取消,意味企業不得再透過「指定短缺職位」來降低薪資門檻吸引外籍員工。政府將僅針對經 MAC(Migration Advisory Committee)審核通過的「極短期短缺職位」設定時限豁免,並要求企業同步提出提升本地聘僱與培訓計畫。
在家庭政策方面,白皮書首度引入對「陪同簽證家屬」的語言要求。所有成年dependants(如配偶、成年子女)將需達到CEFR A1級的基本英語能力,與過去主要針對主申請人的B1要求相比,這標誌著制度由「主體控管」擴大為「全家庭控管」。技術附錄中指出,這項變化將每年影響約 3,000名潛在家屬簽證申請人。
此外,最具爭議的一項改革,莫過於將一般居留轉永居(settlement)門檻從5年延長至10年。雖然部分高技能簽證路徑可透過「貢獻積分」縮短時限,但對多數家庭簽證與學生轉工簽者而言,這意味需延後申請永居時間、拉長不穩定狀態。內政部初步估算,若全面實施,將導致每年少約18,000人成功取得永居資格。
綜合技術工人、家屬簽證、學生路徑與語言規則調整,英國政府預估此輪改革將每年減少約82,000至113,000人的合法移民流入。這不僅是數字上的「收縮」,更反映出一個明確訊號——未來英國的移民政策將從「允許進來」轉向「你值得留下」。
三、BNO 未被點名,但真影響在哪?
在整份白皮書與技術附錄中,「BNO」這三個字從未被明文提及。然而,這並不代表BNO簽證路徑將完全不受影響。事實上,BNO 本質上屬於家庭類簽證、非積分制下的特殊途徑之一,其使用者最終也需通過「居留五年 → 申請永居 → 入籍」這一標準流程。因此,當整體制度發生結構性轉向,BNO路徑雖未被點名,也將不可避免地感受到波動。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白皮書中強調「所有居留與公民制度都將以個人對英國的實際貢獻作為重設依據」,並提及將會「擴展積分制度至永居與入籍規則」。換言之,BNO這一原本基於特殊歷史責任而設立的移民計劃,未來也有可能被「制度化」為一種「需證明貢獻」的路徑。若此轉向落實,潛在影響將包括三方面:
▸ 一、居留年限延長的風險
目前BNO簽證可在英國合法居留五年後申請永居,但若落入新制度統一化,可能需延至十年才可申請定居,或須滿足額外貢獻積分條件,如語言程度、納稅紀錄或在特定產業就業。這將對已按舊制規劃搬遷的BNO家庭造成節奏延遲與身份焦慮。
▸ 二、語言能力的間接要求提高
技術附錄指出,家屬(dependants)將首次被納入語言要求制度中,起步門檻為 CEFR A1,而工簽主申請人語言門檻則從 B1 提升至 B2。雖然目前BNO路徑未強制要求語言檢定,但未來若納入統一「貢獻積分制」中,則家庭成員在續簽、轉永居或入籍時,語言能力將成為不可忽視的潛在門檻。
▸ 三、成年子女與非同步家屬的申請空間收緊
BNO目前允許97後成年子女以家庭關係共同申請,但倘若制度強調獨立貢獻、語言能力與居留紀錄,這類「依附式家庭簽證」可能在政策檢討中遭到收緊或須額外審核。非同步申請的配偶或家庭成員,也可能被要求補證語言能力、財政自立與英國定居意願。
簡言之,BNO未被點名,不代表安全上岸。在「制度整併」與「統一貢獻條件」的主軸下,這條特設通道將愈來愈像一條「需重新證明自己值得被接納」的常規移民路徑。若不提早準備與釐清自身定位,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制度變動後,遭遇額外條件或延遲定居資格的風險。
四、潛在衝擊族群:這些BNO家庭應特別關注
在這場由上而下的制度重構之中,BNO 雖未被列為首波改革對象,但許多正在規劃或已經身處英國的港人家庭,實際上已位於政策陰影的邊緣。以下四類群體,應特別留意改革對自身身份轉換、家庭團聚與長遠規劃的潛在衝擊:
▸ 1|尚未入境、仍處觀望階段的申請者
對於持有BNO資格但尚未啟動申請、或申請後尚未赴英的港人家庭而言,「五年後轉永居」的原始預期,正在面臨不確定性的拉扯。若改革於2025年或2026年內立法並實施,部分未及入境者可能直接被納入新制度,需依據新的settlement年期與語言門檻申請居留與延簽。這類申請者必須重新盤點時程與條件,避免錯過最後的「五年窗口」。
▸ 2|同步攜家屬者(配偶語言能力較弱、成年子女分批申請)
此次改革首度觸及「家屬簽證」的語言要求,將成年 dependants 納入 CEFR A1 英語門檻範疇,對英文能力薄弱的配偶與年長子女,將構成實質壓力。尤其對於以中文為主要生活語言的家庭成員而言,這不僅是考試問題,更牽涉生活信心與文化適應。
此外,部分家庭選擇分階段安排成員赴英(如成年子女後補申請),可能會在申請時正好落入政策轉換點,出現同一家人適用不同制度的矛盾情境。家庭分裂風險與依親障礙,正成為許多港人家庭的新焦慮源頭。
▸ 3|已居英並正準備申請永居、入籍的BNO持有人
若政策過渡期安排不明確,部分已居英四、五年的申請者,可能在遞交永居或入籍文件時,遇到「制度變更後追溯適用」的風險。特別是白皮書指出將採用「貢獻積分制」做為未來settlement與citizenship的依據,是否會要求補交語言成績、稅務紀錄、社區參與等「證明」,目前仍未明朗。
對這類群體而言,提早準備語言證明與社會整合紀錄(如就業、納稅、志願服務等)將成為風險管理的關鍵。越早完成申請流程,就越能避開不確定的制度轉軌期。
▸ 4|以BNO身份開展創業、進入公職或社區服務體系者
白皮書雖強調「支持整合」,但整合的前提是「語言與社會適應力」。對於計劃以BNO身份創業、進入NHS、公立學校或社福系統工作者而言,語言要求、資格認證與合規紀錄,將成為能否續簽與最終定居的硬指標。
未來可能出現的「本地貢獻認定」制度,將更側重於申請者對英國經濟、公共體系或社區建設的實質參與,這對原本計劃「低調生活」、「靠存款過渡」的港人家庭來說,是一場價值觀與實踐模式的衝擊。
五、實務建議與關鍵時間表
對BNO持有人與其家庭而言,眼前的問題並非「這些政策是否影響我」,而是「什麼時候會輪到我」。雖然白皮書尚未明言修改BNO制度,但各項改革訊號顯示,BNO這條路線未來很可能逐步納入統一的「貢獻導向」體系之中。掌握正確節奏與提早應對,將是避免未來遭遇政策撞牆的關鍵。
預期重要時點:
建議行動清單:
▸ 及早取得語言能力證明
即使目前BNO簽證尚未強制語言成績,但從整體移民制度來看,語言能力將成為家庭續簽、轉永居與未來入籍的通行證。建議家庭中語言能力相對薄弱者(配偶或成年子女)可預先報考 CEFR A1/B1 認證課程,減少未來遭遇新門檻時的壓力。
▸ 提早評估是否應加快永居申請時程
若你或家人已在英居住三年以上、並符合居留記錄與財政自立標準,可考慮是否提前於政策正式立法前完成 ILR 申請,尤其在語言門檻、稅務紀錄或其他新要求尚未生效前搶先申請,保留舊制保障。
▸ 密切追蹤「Points-Based Settlement」制度落實進程
白皮書明言,未來永居與入籍將與貢獻積分制度掛鈎,涵蓋語言、就業、納稅、志願參與等指標。BNO 持有人雖起點特殊,但終點可能趨向一致。建議訂閱官方政策更新、關注 Home Office 與議會發言,並評估是否需要專業協助進行身份路徑規劃。
在制度逐漸趨於整合與審慎的今天,提早準備、分段應對,才是確保BNO家庭能穩定走完這段英國移居之路的最佳策略。你無需恐慌,但不能停滯。未來的制度可能不再像2021年那般寬鬆,任何一項條件的變動,對一個跨國家庭來說,都可能牽動整體生活節奏與歸屬認同。
參考資料出處:Home Office – Restoring Control over the Immigration System White Paper(2025年5月) /Home Office – Restoring Control over the Immigration System Technical Annex(2025年5月) /Migration Observatory – English Language Use and Proficiency of Migrants in the UK(2024年3月) /UK Parliament – Immigration White Paper: Oral Statement(2025年5月12日) /GOV.UK – 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visa guidance(持續更新) /BBC News – BNO ETA Exemption Report(2025年3月) /Oxford University Migration Observatory – Labour’s Pledges on Migration: The Data(2025年4月) /Financial Times – UK’s Labour Immigration Reforms: Sectoral Impacts(2025年5月)
聲明說明:本文根據英國內政部與國會於2025年5月所發布之移民白皮書與技術附錄撰寫,所引用數據與制度變化以截至2025年5月13日可查官方資料為依據,未涵蓋未來未公告之政策細節。如有更新,請以GOV.UK與UK Parliament公佈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