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國工黨在地方議會選舉中大敗保守黨。預計2025年將舉行的下議院選舉將是近年兩黨選情最接近、競爭最激烈的一次。這兩年英國按揭利率和房租雙雙高漲,住屋問題成不少英國人的重點關注。為搶選票,兩黨紛紛出招,但這些招數真能解決問題?保守黨更計劃在今年秋季重推「Help to buy」計劃,究竟會給英國樓市帶來什麼影響?
本文目錄
年輕人「上車」受阻影響民調
去年以來,為了抑制通脹,英國央行不斷加息,導致按揭利率高企。樓價堅挺,房租大幅攀升,加上薪金漲幅跟不上物價上升速度,荷包縮水,令到想買樓的買不起房,要租屋的付不起租金,住房問題越來越嚴重。
最新統計資料顯示:
- 樓價高企截至去年12月,首次置業者買樓的平均樓價為 245,958英鎊,比5年前高出近30%,倫敦首次置業的樓價已達 469,496英鎊。
- 房租飆升。截至2023年3月的一年內,倫敦租金上漲了4.8%,是自2013年1月以來的最高漲幅。倫敦租金也創下了 2,480英鎊的新紀錄,市中心的租金超過了3,000英鎊。
- 首次購房佔比下降。首次置業物業佔英國房地產銷售總額的比例,去年大幅下降了10%。
- 首次置業年齡上升。首次置業人士平均年齡已從2010年的31歲上升至2022年的33歲。
- 年輕人的房屋佔比下降。35歲以下的年輕人只擁有3,060億英鎊的房產,僅佔全國房屋總值的5%。
年輕人的住屋問題已成為社會熱點,更成了兩黨爭奪選民的主戰場。兩黨紛紛試水房屋政策搶民心。
辛偉誠上任後,穩健的財政政策受到市場認可,民意支持略有回升,但工黨在民意調查中一直保持著大約15% 的領先優勢。在工黨的步步緊逼下,五月初的地方議會選舉,保守黨失去1,000多個席位,工黨增加500多個席位後,成為地方議會的最大政黨,自2002年以來首次超過保守黨。工黨在四分之三的選區中的表現都優於保守黨。如果2025年的下議院選舉,維持相同比例的選民支持度,工黨可獲得36%下議院席位,保守黨可獲得29%。預計,下議院大選雙方選情將異常接近。工黨乘勝追擊,在媒體上放風,表示如果執政,將推出一系列新政,解決國民置業難題。這些政策包括:
- 恢復私營部門每年至少建造30萬套住房的目標
- 為首次置業人士提供全面的抵押貸款擔保計劃
- 本地首次置業者購買新建房產時,享有優先權,在規定期限內,新建物業只向首次置業人士出售,期限和起始時間可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
- 提高海外人士購買英國房屋時的印花稅
- 限制海外買家購買英國新建房產的比例,比如限制在50%以內
保守黨重新祭出「 Help to buy 」挽民心
「 Help to buy 」計劃自2013年推出,政府為首次置業人士提供樓價的20%(倫敦可達40%)為期五年的免息貸款,首次置業買定支付5%的首期,就可以成功購買指定新建物業。這項政策大幅降低置業門檻,讓許多英國人,尤其是年輕人能比較輕鬆地實現置業夢。2013年推出後,該計劃發放了超過375,654筆,總供236億英鎊的貸款,相等於37多萬人受惠於保守黨這項政策,成功購房。
可惜的是去年英國政壇動盪,卓慧思的財政政策讓政府債臺高築。加上利息,「 Help to buy 」290億英鎊的公共財政成本備受質疑,新財相為減少赤字不得不在去年10月財政案中,宣佈除威爾士以外,其他地方暫停這項政策。
問題的關鍵
兩黨的措施能解決英國人購房難題嗎?一言以蔽之,可能還是治標不治本。對於工黨限制海外買家的政策,CBRE 英國住宅主管 Luke Mills表示:「讓首置人士先買樓是出於好意,但通盤考慮就發現並不現實。因為開發商偏好在動工前出售一定比例的單位,而海外買家又佔了這些提前發售單位一半以上,限制海外買家的政策可能會減緩市內新建公寓的流動性」。而對於保守黨重新啟動「 Help to buy 」政策,前政府規劃顧問、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LSE 名譽教授 Paul Cheshire 表示,該計劃不解決供應問題,只刺激需求,將提高房屋價格。
住房特別委員會主席、工黨議員 Clive Betts 表示,「 Help to buy 」計劃以前就抬高了樓價,接下來還會如此。他說:「把資金運用於刺激住房需求,而不是增加住房供給,只會抬高樓價。」要治本還得靠加大房產供應。但是 CBRE 的資料發現,近年新建物業已經嚴重不足,如果恢復「 Help to buy 」計劃,門檻降低會讓更多人入市,進一步推高樓價。
CBRE新建房屋資料包含「建造規劃」,更具前瞻性。數據顯示,去年最後三個月獲得規劃許可的住房項目,數量上已降至200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倫敦的情況更嚴峻,CBRE資料顯示,在過去五年內,倫敦的新建住房申請、批准和動工年度平均數,都下降了50%以上。2022年,倫敦市中心的新建物業的申請和批准數量,都創下有史以來的最低記錄。一般來說,新建住屋要在開工後三年左右才完工。而自2018年以來,倫敦新建住房的開工率一直很低。也就是說,未來五年內倫敦的新建房屋供應仍然有限。
英媒也指出,去年保守黨取消每年建造30萬套住房目標後,到上個月為止,已經有55個地方當局放棄了原來的新建住房目標。3月份的資料顯示房屋建造出現了,自首次封城以來的最大降幅。預計,房屋建造將下降至二戰以來最低水準。兩黨目前釋出的房產政策都沒有聚焦房屋供應這個根本問題上。在供應不足,需求強勁下,未來幾年樓價看來將持續走高。
海外買家如何把握政策視窗期?
工黨的房產政策能否落地,還得看一年半載後的大選。但保守黨的「 Help to buy 」政策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英媒披露,政府在今年春季預算案前就已經討論是否恢復「 Help to buy 」計劃,當時由於擔心會推高通貨膨脹,所以沒有立即實行。現在選情告急,時勢不同。一位政府高官告訴媒體,如果沒有首次置業的支持,保守黨就不能贏得下一次選舉。他說:「我們都知道業主更有可能投票給保守黨,我們不能把這個陣地讓給工黨。」一旦「 Help to buy 」計劃恢復,5%首付就能買樓,毫無疑問會讓更多本地首置人士有力入市,令到原本供應不足的房屋供求關係更加緊張,樓價進一步攀升。對海外買家來說,在政策恢復前的這幾個月,趁這些本地首次置業人士還未入市,現在買家議價能力稍強時入市,將是重要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