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一、引言|教育,是移居馬來西亞的第一道選擇題
隨著馬來西亞成為亞洲區內熱門的長期居留與家庭移居地點,越來越多來自台灣、香港、中東與東南亞的家庭開始關注:孩子到了馬來西亞,要念哪種學校才合適?這個問題,往往比房子、簽證甚至語言還更早浮現。
馬來西亞教育體系融合了英聯邦傳統與在地多元文化,提供從馬來西亞國家課綱、公立學校,到國際學校、IB、英美澳體系等多樣選擇。特別是全面採用英語授課的國際學校,成為不少家長為孩子打造國際升學跳板的重要考量。但同時,另一個現實問題也常出現:外籍子女可以讀馬來西亞的政府學校嗎?如果讀國際學校,學費又是多少?
馬來西亞的教育制度結構明確,政府學校、私立學校與國際學校三者在課綱、語言與收費制度上各自獨立,且與身份類型(如 MM2H、工作簽證或學生簽證)高度相關
本篇將從「學制選擇 × 城市資源 × 費用負擔」三大面向出發,幫助你全面掌握馬來西亞教育體系與實際選項,協助家庭做出最合適的就學與居住規劃。
二、條件判斷|哪一類家庭適合選擇哪種學校體系?
在選擇孩子的就學方案之前,首先必須釐清一個核心問題:你是哪一種身分?馬來西亞的學校體系與外籍家庭的簽證類型、語言能力與預算之間存在高度對應關係,並非每一所學校都對所有外國學生開放。
身份限制與學校選擇
馬來西亞政府對非公民學生就讀公立學校有明確限制。原則上,只有持有特定長期居留證件(如 MM2H、工作簽證)或在特殊情況下(如無國籍兒童)才可能申請公校學位,而且名額有限,並需逐案審核。相較之下,國際學校與私立學校則普遍對所有外籍學生開放,並提供簽證辦理協助。MM2H 與工作簽證家庭在少數學校可申請就讀政府學, 若希望流程更簡單、制度更穩定,建議考慮國際學校或私立學校體系。
語言與學習銜接
公立學校採用馬來語授課,僅數學與科學科目允許以英語進行,對於中文或英語為母語的孩子而言,初期適應門檻相對較高。若家庭預計將來轉學至海外,或希望子女從小進入 IB、IGCSE 等體系,國際學校在語言與升學銜接上更為順暢。
預算範圍與收費差異
馬來西亞教育費用範圍極廣,從私立小學每年 RM 5,000,到頂尖國際學校 IB 課程超過 RM 120,000,選擇跨度大,預算考量會直接影響學校選擇範圍與地理位置。
城市與教育資源分布
吉隆坡作為教育資源最密集的城市,集中了超過一半的國際學校;檳城以環境優勢與中價位校系為主;柔佛新山則吸引大量來自新加坡的跨境家庭;怡保與其他二線城市則多以私立學校為主,國際學校選擇相對有限。城市決定了教育資源密度,也影響房價與生活成本。
你希望孩子用哪一種語言學習?預算控制在哪個範圍?是否考慮未來轉學或返國?這些問題,決定了適合你的學校體系類型。接下來,我們會從三種主要學校路線出發,深入解析申請與選校的細節。
三、學校類型與流程|從報名到錄取,三類體系怎麼選?
當你大致判斷了家庭的身份條件、語言需求與預算區間後,下一步就是實際操作的選校與報名流程。馬來西亞針對外籍子女的教育選項主要分為三類,不同體系在入學時間、課綱與流程上都有顯著差異,建議提早了解與規劃。
Step 1:選定學制與就讀地區
馬來西亞的教育機構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 公立學校(Sekolah Kebangsaan)
採用馬來西亞國家課綱(KSSR / KSSM),教學語言為馬來語,僅在特定情況下接受持有 MM2H 或工作簽證的外籍學生申請,審核程序嚴格,錄取率不高。 - 私立學校(Private School)
採用本地課綱,教學語言以馬來語為主,部分課程輔以英語授課。適合希望讓孩子熟悉當地文化與語言的家庭,費用介於公立與國際學校之間。 - 國際學校(International School)
採用國際課程如 IGCSE、IB、A-Level 或美式課綱,完全以英語授課。校園環境與升學路線與海外一致,適合計劃海外升學或希望子女接受全英文教育的家庭。
✅ 若希望孩子保留升學彈性或未來轉學至歐美/亞洲國際體系,選擇國際學校將更具延展性
➡️ 城市選擇也至關重要:吉隆坡與檳城提供較多國際學校選擇,新山則有跨國家庭需求導向的混合型學校體系
Step 2:評估年齡與課程銜接
馬來西亞的國際學校普遍採用彈性入學制度,全年皆可接受轉學生報名,只要學位尚有空缺。但政府學校與私立學校則以一月為新學年起點,通常須於前年第四季前完成申請與文件遞交。
此外,不同課程體系對學歷銜接要求不同,例如 IGCSE 課程通常於 Year 10 開始,若在關鍵年級轉學,需特別注意銜接安排。
➡️ 建議家長在申請前與學校確認可接受的年齡範圍、上一階段課程認證與學分承認方式,以避免重讀或跳級困難。
Step 3:準備入學評估與面試
大多數國際學校會要求申請人參加英語程度測驗(如 WIDA、Oxford Placement Test),並安排與學校主任或教學主管的簡單面談,了解學生語言能力與學習適應性。若語言程度未達標,部分學校提供 EAL 英語輔導班協助適應。
私立學校的入學門檻相對寬鬆,部分僅要求提供過往成績單與面談紀錄;至於政府學校則需配合教育局審核流程,不一定每年皆開放外籍生名額。
✅ 國際學校的入學流程相對清晰並具彈性,適合中途轉學者與隨時搬遷家庭
➡️ 熱門學校學位稀缺,建議提早 6–9 個月完成申請流程,以免錯失理想選項
四、費用與城市比較
選擇孩子就讀的城市,不只關乎生活環境與氣候,更直接影響學費高低、學校品質與文化適應程度。馬來西亞各大城市在教育資源密度、學費區間、課程導向與社群構成方面差異明顯。無論是預算有限的家庭,還是尋找頂尖課程的高資產族群,了解各地的教育特性將有助於更精準規劃。
吉隆坡:教育資源最密集、課程選擇最廣
作為馬來西亞的首都與國際商業中心,吉隆坡匯聚超過半數的國際學校與頂尖私立機構,包括美式、英式、IB、澳洲體系等多種課綱。
- 學費區間:RM 40,000–90,000/年
- 代表學校:ISKL、Garden International、BSKL
- 特色優勢:升學資源豐富、課外活動多樣,亦有不少華人家庭聚居社區,生活便利性高
➡️ 適合對教育品質與多元國際社群有較高期待的家庭
檳城:海景校區與英式教育為主流
檳城雖為二線城市,但以歷史悠久的英式教育系統聞名。國際學校密度雖不如吉隆坡,卻因生活成本相對低廉,吸引不少希望保有英語學習環境但控制預算的中產家庭。
- 學費區間:RM 35,000–50,000/年
- 代表學校:Uplands International、St. Christopher’s
- 特色優勢:英語環境濃厚、環境宜人、飲食與房租成本低
➡️ 適合注重生活品質與長期生活規劃的家庭型移居者
柔佛新山:新馬通勤家庭的教育跳板
與新加坡一橋之隔的新山,成為許多新馬跨國家庭的教育首選地。當地國際學校眾多,部分還設有雙語或中文課程選項,以吸引來自新加坡與中國的家長。
- 學費區間:RM 25,000–50,000/年(差異大)
- 代表學校:Raffles American School、Austin Heights、Sunway International
- 特色優勢:通勤新加坡方便、部分學校設有寄宿制度、課程彈性大
➡️ 適合希望孩子在多語文化中學習,並考慮通勤或新加坡升學銜接的家庭
怡保/馬六甲:預算導向型選擇
這類城市的教育資源相對集中於少數幾間私立或中小型國際學校,雖不如三大城市成熟,但以生活成本低、華人社群密度高而受到預算有限家庭的青睞。
- 學費區間:RM 15,000–35,000/年
- 特色優勢:房價低、生活節奏慢、家庭結構友善
➡️ 適合希望簡化生活模式,並重視孩子中文環境與成本控制的家長
✅ 除了學費外,還需預留註冊費(RM 1,000–20,000)、建校基金、制服費與考試費(如IGCSE)等隱藏成本
➡️ 地區差異不僅影響費用,也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環境、升學路線與社交適應力,建議家長在選校時同步考量當地的生活節奏與文化氛圍
五、FAQ|馬來西亞外籍子女就學常見問題解答
Q1:外籍學生可以申請馬來西亞的公立學校嗎?
原則上僅限於特定身份的外籍學生(如持有 MM2H 或工作簽證的家庭子女)提出申請,且需經州教育局審核、名額有限,審查過程約需數月,並須提交出生證明、居留文件與馬來語成績紀錄。
Q2:國際學校是否提供中文課程?
部分國際學校(特別是英式與雙語導向型學校)提供普通話課程作為第二語言,亦有極少數設有中文母語教學班級,具體安排依各校課綱而異,建議向學校查詢詳細時段與程度分類。
Q3:國際學校能否接受非英語母語學生?
可以,大部分國際學校歡迎非英語背景學生,並會安排入學測試或面談評估語言能力。若學生英語能力未達標,部分學校設有 EAL(English as Additional Language)輔導課程,額外收費約 RM 5,000–10,000/年。
Q4:就學是否會影響簽證申請?
不會。國際學校與私立學校皆可協助辦理學生簽證(Student Pass),有效期通常為一年,需每年更新與保持良好出勤紀錄(通常須達 80% 以上)。若因語言或資料不足而無法即時核准,亦可先以旅遊簽證或教育旅遊簽證過渡。
Q5:家長是否也需要陪讀簽證?
馬來西亞目前尚無單獨的「陪讀簽證」類別。若家長希望長期陪伴孩子,可透過申請 MM2H 或工作簽證留居當地,或以短期社交簽證形式定期出入境。
Q6:馬來西亞是否有台灣、香港課程的學校?
目前無設立專屬台灣或香港課程的正規國際學校,但部分機構在課外班中提供繁體中文教學、國學課程或國中銜接課程。若有返台升學規劃,建議選擇 IGCSE 或美式學制,與海外申請接軌性較高。
Q7:國際學校與私立學校學費差在哪裡?
私立學校的學費約為 RM 15,000–50,000/年,課程與語言較偏本地導向;而國際學校學費則高達 RM 25,000–110,000/年,採用全英語教學與國際課綱(如 IB、IGCSE),設施與升學支援更完整,對應的教學資源與社群環境也更國際化。
六、注意事項與家長常見誤解
在眾多移居者分享的經驗中,許多家長初期對馬來西亞教育的期待與實際落差,往往來自一些容易忽略的誤區與細節。以下幾項提醒,能幫助你避開常見陷阱,為孩子的就學安排鋪下更穩固的基礎。
1. 國際學校 ≠ 輕鬆好讀
不少家長誤以為國際學校教學輕鬆、學生活動多,其實不同課綱(如 IGCSE、IB、A-Level)對思維能力、閱讀深度與作業量都有明確要求,尤其 IB 課程難度不亞於亞洲菁英高中體系。如果孩子英語底子較弱,建議先安排語言強化或選擇導入式課程。
2. 學校品牌與實際口碑不一定一致
許多知名學校在不同城市開設分校,但教學品質、師資穩定度與管理文化仍可能出現差異。即使是同一品牌,也可能因校長領導風格或家長群體不同而產生落差,不應僅以網站排名或廣告判斷學校好壞。
3.「建設基金」「註冊費」與「考試費」常被忽略
除了一般學費外,多數學校還會收取一次性或每年續繳的行政與設施費用,如:
- 建設基金:RM 5,000–10,000/一次性
- 註冊費:RM 1,000–5,000/首次入學
- IGCSE/IB 考試費:每科 RM 300–500
這些費用未必在招生簡介中列明,報名前務必細問清楚。
✅ 建議家長選定城市後,安排至少 3–5 所學校的實地參觀與教學觀察,並向在地家長社群詢問實際經驗,遠比線上資訊更具參考價值。
➡️ 許多家庭在選校過程中同步考慮居住地段,依學校決定買房或租屋區域,已成為常見的教育導向型移居策略,適合有長期規劃或升學目標明確的家庭。
七、小結
馬來西亞作為亞洲熱門的移居目的地,提供了多樣化的教育體系選擇,無論是英式教育、IB 課程,還是本地私校,家長都能根據孩子的學習需求與家庭預算做出選擇。然而,每位孩子的語言能力與適應力不同,選錯學制不僅可能影響學業進度,也會增加孩子的學習壓力。因此,選擇合適的學制與地區,能為孩子未來的成長打下穩固基礎。
無論你打算選擇大城市中的國際學校,還是計劃在教育資源較為密集的區域安家,馬來西亞都提供了靈活的選擇與豐富的機會。若你希望深入了解各城市的教育環境與理想住宅區搭配,歡迎填寫下方表單,將有專業人士根據你的預算與需求,幫助你規劃最合適的學校與生活區域選擇。
參考資料出處
教育部 – 馬來西亞教育政策報告 / Expat Arrivals – Education and Schools in Malaysia / School Advisor – Malaysia International School Fees / ExpatGo –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Malaysia Fees and Costs / Malaysia Immigration – Student Visa Information
聲明
本文所引用的資料來自多個可靠來源,涵蓋了2023年及2024年的最新教育政策與學費數據,經過交叉驗證,旨在為移居馬來西亞的家庭提供最新、準確的教育選擇參考。